转载自《学习强国》—健康发展 设计助力 | “腹地设计智慧助力乡村扶贫产业健康发展”设计项目

健康发展 设计助力 | “腹地设计智慧助力乡村扶贫产业健康发展”设计项目

节选自《学习强国》

设计背景与理念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川美术学院校区内处处演绎着生机盎然的乡土美学,其健康而具独特的艺术生态与育人生态被专家和学生们誉为“最具活力与幸福感的学校”之一。

川美设计学科多年来秉承“设计服务民生”的宗旨,主动对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扎根祖国大地,助推城乡绿色健康发展,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民设计师。以“绿色减贫”助力脱贫攻坚、“绿色振兴”驱动乡村振兴为核心理念,师生共创系列设计案例,并荣获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产业扶贫优秀案例奖”。


学科专业一体化培养人民设计师

研究与探索

01乡村扶贫产业发展的困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产业扶贫政策下培育了大批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有力推动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由于受自然条件、群众自身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乡村地区扶贫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从农业生产来看,产品附加值偏低。

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业已上市,但在山岭重丘交通不畅与品牌包装推广不够的双重影响下,高质难以高价;另一方面,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还远未满足,绿色生态价值实现的市场前景广阔。“买贵”“卖难”问题并存,融入当下生活美学的农产品少,农产品附加值低,城乡互相价值难以彰显。

二是从农民经营来看,组织化程度不高。

乡村扶贫产业发展的组织化、规模化、链条化、市场化水平总体偏低。“农品上行”和“商品下行”产业链条上农户的参与度低,欠缺组织,利益联结不够。同时,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的信息资源共享度较低,供需不平衡和价格不稳定加剧了产业发展的潜在风险,直接动摇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是从农村发展来看,产业融合度不足。

乡村地区的土地、生态、人文等资源非常丰富,但资源开发与特色彰显均不够,较少融入乡村地域的一二三产业中,其“产业价值”“生态价值”“腹地价值”“家园价值”难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同时,创意设计人才不足,造成扶贫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产品开发的匹配度、产品市场的粘合度较低,导致集成效应、边际效应、链条效应、增值效应尚未有效激发。

四川美术学院师生深入乡村现场教学

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在地设计”现场


王立端教授团队背包式微型农耕机获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02助力乡村扶贫系统设计实践及其经验

实践中,川美团队依托腹地特有的自然人文、民族特色、民间文化、地方特产,发挥设计专业的特殊优势,以腹地特色的创新与传承为中心,融合设计知识,展开产业扶贫设计实践。以“创新设计+绿色乡村”为主线,“产品体系化、产业链条化、产能规模化、业态多元化”为抓手,用设计创意驱动所在地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设计研究、系统设计、组织设计、触点设计”为技术路径,融合产品、环境、视传、品牌等专门设计,在系统化、多维度的创新下,驱动乡村地区传统产业发展升级,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当地扶贫产业走出一片生态优先、健康发展的新天地。



腹地设计智慧赋能乡村扶贫产业健康发展路径

以腹地智慧和自然人文特色、特产等资源融合传创,汇聚设计助推乡  村振兴脱贫攻坚之力。

⼀是突出创意设计,充分赋值聚能,让产品美起来

将乡村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重新提炼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乡土元素,以“文化+农产品”为介入点,将“绿色”“乡愁”等要素融入生活美学之中,以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皮永生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四川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助推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实践成果《文化与产业互促共进的乡村振兴创新样板》获重庆市人民政府银奖,唯一设计实践类作品入选重庆市脱贫攻坚总结展。


谭璜、陈泽楠团队品牌引领赋能“将军柠檬”


皮永生教授团队三峡库区“文物IP+农产品”系列获重庆市政府银奖

⼆是突出服务设计,完善供销链条, 让商业活起来

川美团队按照“产业融合、业态整合、线上线下结合”理念,创新适宜乡村健康发展的供销服务系统,兼顾其生产效率、农户体验与互向价值,重塑乡村商业空间。2016年运行至今,实现贫困户增收221.7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285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价值。





段胜峰教授团队设计服务介入乡村供销系统

三是突出组织设计,强化利益联结,让乡村动起来

推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既有效保护了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又加力推动了农、工、商、旅、文多元融合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有效带动乡村地区实现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健康发展。让乡村美起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农业的休闲、体验、旅游、康养等功能,全方位实现乡村价值。

王胜利、邓楠、罗夏、马俊、常荣华、张宽团队结合三产融合的巫山下庄风貌改造

郭晏麟、魏婷、熊洁、薛威团队设计赋能乡村风貌改造


赵宇教授团队结合三产融合的风貌改造

价值与展望



川美“腹地设计智慧助力乡村扶贫产业健康发展案例”是新时代“腹地智慧”赋能乡村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探索,亦是构建培育“人民设计师”川美模式的成功探索,持续开展为乡村而设计的新实践。

川美在助力精准脱贫的同时,又为城乡健康发展培养了近万名设计师,西部地区就业率逾60%,服务西部地区健康发展对设计人才渴求。学生小鲁扎根贫困县酉阳,以服务设计惠及乡村振兴,获重庆青年扶贫带头人,被誉为:“裤脚满泥土味的农民设计师”。

教育部领导来校调研时肯定了川美在上述方面的新发展。

川美将继续面向未来,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深化“腹地智慧赋能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的设计拔尖⼈才。



教育部领导调研四川美术学院



产业扶贫优秀案例奖

作品选辑预览


END


来源:“心相系 克时艰”编辑工作组、学习强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