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
转载自《学习强国》—健康发展 设计助力 | 北京2022年冬残奥吉祥物“雪容融”设计项目
健康发展 设计助力 |北京2022年冬残奥吉祥物“雪容融”设计项目
节选自《学习强国》
设计背景与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世界瞩目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是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影响力,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2022年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将奥林匹克梦想与中国精神融为一体的“雪容融”正式开启了它的奥运之旅。
“雪容融”初稿从来自全球5大洲35个国家近6000多件的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设计团队集中了设计学类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发挥设计服务国家地区重大战略需求,设计助力健康发展的职能,探索了将民族性、文化性创新融入奥运吉祥物设计的实践,在守住传统与拥抱未来相融合的过程中,为中国文化符号的跨文化传播贡献设计力量。
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是整个冬奥会视觉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读国际奥组委对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的标准和要求,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征集文件》,对文件要求进行解读的同时,进行设计调研、设计解析、设计定位及设计实践。
冬奥会吉祥物及元素选择的思维导图
系统设计展示
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雪容融”创作说明及规范
根据吉祥物标准设定为基础,进行系列性、系统性设计,制作冬残奥会吉祥物的视觉识别手册,二十四节气手办系列、冬季玩雪系列、文具衍生品系列、“雪容融”太空版、火炬版等延展设计。
冬季玩雪系列设计
二十四节气系列设计
文创衍生品系列设计

太空版设计方案
火炬版设计方案
设计价值与展望
在新全球化语境中,“雪容融”将特色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融为一体,激发了国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具有鲜明的识别性;红灯笼、剪纸等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象传达,能够代表国人审美观念的文化意象,凸显了中国式审美要素和文化寓意;“雪容融”代表着中国国家形象,承载着文化内涵,成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进行互动的友好载体,永久载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历史。
冬残奥会期间,“红灯笼”俨然变成了国潮新代言,周边文创产品一度预售脱销,带来了极高的市场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效应,“雪容融”在设计与传播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是以丰富而深邃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根基,通过符码建构的形式,在传统观念与现代认知相融互通的过程中,对中国艺术形态与现当代视觉设计进行融合,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审美价值体系。

第十三届冬残奥会隆重开幕
团队工作瞬间
设计团队整合了各方面优质教学科研力量,发挥了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优势,在2019—2022近三年时间通力协作,持续性完成了第13届冬残奥会后续护航任务,保障了盛会的顺利召开。创作团队的总负责人郭春方,原始创意姜宇帆,形象设计及绘画表现:⾦巍、矫强、吴轶博、冯犇湲、郭昱峰、苏⼤伟;三维表现:赵明明、鲍永亮;⽂案阐述:刘畅、苏⼤伟;动画:李南南;模型制作:徐国君、李秦健豪;⾏政保障:张凯、陶东明。

2019年9月17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发布现场团队成员合影
作品选辑预览
END
来源:“心相系 克时艰”编辑工作组、学习强国等